在水处理工艺中,絮凝沉淀是关键环节之一,而
絮凝沉淀池框式搅拌机作为该过程中的核心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水质净化效果。
1.机械结构设计
框式搅拌机由水平或倾斜安装的桨叶组成矩形框架结构,通常通过减速机构与电机相连。运行时,电动机驱动主轴带动多层交叉布置的叶片缓慢旋转(转速一般控制在20–80转/分钟),形成轴向流动与径向扩散相结合的复合水流模式。这种独特造型使水体产生垂直方向上的循环翻转,确保药剂与悬浮颗粒充分接触反应。
2.流体动力学作用机制
-均匀混合阶段:低速旋转产生的层流状态避免破坏已形成的微小矾花,同时维持整个水池内的浓度梯度平衡;
-能量输入优化:相比高速搅拌设备,其低能耗特性更利于絮体成长,符合G值(速度梯度)控制理论要求;
-三维立体搅动效应:上下交错排列的桨板实现全水深范围内的同步干预,消除传统单层搅拌存在的死区问题。
3.化学物理协同过程
在投加混凝剂后,胶体颗粒表面ζ电位降低至临界脱稳点,此时温和的机械扰动促使微粒间有效碰撞概率提升。框式结构的连续性动作保障了从微絮核生成到大尺度絮团沉降的完整动力学条件。
絮凝沉淀池框式搅拌机的测定步骤:
1.准备水样与设备安装
-采集原水水样:将待检测的原水水样准备好,并装入合适的搅拌杯或其他容器中。确保水样的代表性和均匀性,以准确反映实际水质情况。
-放置于设定位置:把装好原水水样的一组搅拌杯置于搅拌器的设定位置,方便后续进行不同条件的搅拌实验。
2.设置搅拌参数并开始搅拌
-设定混合搅拌转速和时间:根据实验需求或相关标准,设定特定的混合搅拌转速以及对应的搅拌时间。例如,可按照一定的范围(如设定絮凝速度梯度为100~20中的某一值)来调整转速,同时确定搅拌时长(如5~10min中的某一时间)。
-启动搅拌操作:开启搅拌机,按照设定的参数对水样进行搅拌,使水中的颗粒充分碰撞、聚集,促进絮凝过程的发生。在搅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样的状态变化,如是否有较大的漩涡形成、颗粒的运动轨迹等。
3.静止沉淀与取样测定
-静止沉淀:完成搅拌后,让水样静止沉淀一段时间(通常为5min),使形成的絮体有足够的时间沉降到底部。
-取样测定浊度或其他指标:在静止沉淀结束后,从各个搅拌杯中分别取样,使用专业的仪器测定水样的浊度等指标。通过比较不同搅拌条件下水样的浊度变化,可以评估框式搅拌机的絮凝效果。
4.重复试验与数据记录分析
-改变搅拌条件重复试验:为了更地了解搅拌机的性能和良好工作参数,可以进行多组不同搅拌条件的试验,比如改变搅拌速度、时间等因素,每次试验都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相关数据。
-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将所有试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图表或曲线,找出规律和趋势,从而确定适合该水质条件下的搅拌参数组合,为实际生产提供依据。